时间:2019-05-23 来源: 人气:
明朝历史上有三件非常重大的事件:土木堡之变、北京保卫战、夺门之变,它们的影响巨大。
【谶曰】
半圭半林,合则生变。
石也有灵,生荣死贱。
【颂曰】
缺一不成也占先,六龙亲御到胡边。
天心复见人心顺,相克相生马不前。
【金圣叹批注】
此象主张太后崩权归王振,致有也先之患。其后上皇复辟,石象自诩首功,率以恣横伏诛,此一乱也。
【图片释义】
图中有一只老虎,老虎头上的“王字”条纹清晰可见,老虎的旁边有一块棱角分明的顽石。老虎及其头上的“王”字暗指明朝专权的宦官王振,他非常威猛。顽石则喻指发动的“夺门之变”的石亨。
【诗词释义】
这一象预言的是明朝张太后去世后,宦官王振专权,以及后来英宗复辟的历史。“半圭半林,合则生变”,“半圭”为土,“半林”为木。这两句预示着明朝发生的“土木之变”。“石也有灵,生荣死贱”,“石”暗喻石亨,他制造“夺门之变”,拥护英宗复辟,但其后又以此邀功,把持朝政。最后终于被英宗铲除,并没收家产。
“缺一不成也占先”暗示了蒙古西部瓦刺部落的首领“也先”。王振制造“土木之变”导致英宗成为瓦刺的俘虏。“六龙亲御到胡边”,英宗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,即“六龙”。这句话是说明英宗御驾亲征,攻打瓦刺。
“天心复见人心顺”,这里的“天顺”是英宗复辟后的年号。预言者借这句话告诉我们,英宗复辟是顺应天意、符合人心的。“相克相生马不前”,英宗成为瓦刺的俘虏以后,其弟弟景帝登基,二人之间是“相生”的关系t英宗复辟以后,景帝退位,二人之间又是“相克”的关系。这里的“马”字指的是景帝于马年,即庚午年即位。
【易经中的此象】
这一象对应《易经》中的井卦,上卦为坎卦,代表水流,下卦为巽卦,代表树木,表现出了树木受到水分的滋养,生长旺盛的景象。水是生命必须的物质,而水井对于古人的生活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。这一卦以“井”来命名,形象说明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环境。卦辞是“井:改邑不改井,无丧无得。往来井,井汔至,也未褥井,赢其瓶,凶”,这是说在改建城池的时候,要重新开凿水井,否则便不会有所收获。人们都从井中取水,如果水井干枯了,非但不加以休整,反而打破了汲水用的陶罐,这是凶险的。“彖曰:巽乎水而上水,井。井养而不穷也。改邑不改井,乃以刚中也。往来井,井汔至,也未缡井,未有功也。赢其瓶,是以凶也。”下卦的巽代表木,上卦的坎代表水,两者相合,就像是水润下滋养着树木,显现出水生养万物之象,这也就是井卦要表现的含义。井中的水来源于地底,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,滋养着世世代代的人们,这就是井卦要表达的品格。卦辞中提到的“改邑不改井”,是因为九二和九五两个阳爻分别位于下卦和上卦的中间位置,两者相互联系,就像人的行为符合正道,而不用多加改变。
“往来井,井汔至,也未缡井,赢其瓶。”是说将生活用品毁坏之后,就没有了生存的基础,也就会招致祸患。“象曰:木上有水,井。君子以劳民劝相。”下卦的巽木与上卦的坎水,显现出树木获得水流滋养之象。君子如果理解了这一卦象,就能借鉴这种“井水养人”的方式来统御万民,而获得百姓的支持。这一卦中的巽木,以及卦义中所包含的枯井,就暗示了明英宗中后期发生了“土木之变”,连自己也被北方的蛮族瓦刺军队掳掠而去。事发的原因是明英宗任用宦官。疏远贤臣,不能坚守张太后为其订立的祖制,加之辅佐英宗的“三杨”先后去世,朝廷陷入无人可用的危机之中,使得局面被太监一党掌控,就如同井中的水变得干枯,而显出杂草丛生之状。
“初六:井泥不食,旧井无禽。”意思是井水中掺杂了大量的泥沙,井水已经无法食用,枯井也已经坍塌,野兽从中逃离,井中现在已经是空荡荡了。“象曰:井泥不食,下也。旧井无禽,时舍也。”井水混浊不可以食用是因为其中的泥沙太多,枯井坍塌,无法关住野兽,说明这口井已经废置很长时间了。这一爻是说宦官当政,本来是被朱元璋所明令禁止的。但是,在朱棣夺取政权的过程中,由于宦官发挥了重要作用,朱棣就开始重用宦官,并将他们分配到各地任职,久而久之,宦官的权势越来越大,这才造成了英宗时期宦官乱国的局面。
“九二:井谷射鲋。瓮敞漏。”说的是在井口张开弓箭,试图射中其中的鱼儿,家里的瓮已经破漏不堪。“象曰:井谷射鲋,无与也。”在井口处张弓射鱼,想要借此谋生,表明他的生活已经无所依靠。这一爻说的是瓦刺攻打明朝,明英宗听信宦官王振的谗言,一意孤行,匆忙中上前线应战,在土木堡这个地方兵败被俘。他的亲信王振也被手下的将士杀害。
“九三:井渫不食,为我心恻。可用汲。王明,并受其福。”这是说君主如果看到井水无法食用,会为百姓心生恻隐,从而下令将水中的沙粒淘洗干净,以便于民众取用。“象曰:井渫不食,行恻也。求王明,受福也”,象辞认为君王面对井中的污水,不免心生感慨。百姓祈求英明的君主降临,是想从中获取好处。这一爻预言的是瓦刺顺势继续进攻,沿途百姓深受其害,期盼着英明的君主能再次到来。英宗被俘,他的弟弟随之即位,是为明景帝,受命干危难之时,也能任用于谦等贤臣,使得明朝在与瓦刺的作战中重新取得战争的主动权。
“六四:井甓,无咎。”意思是用砖块和石头来砌筑井壁,可以顺利完工。“象曰:井髓,无咎,修井也。”象辞认为用砖块和石头来修葺井口,并且顺利完工,这讲的是修理旧井的事情。这一爻预示了在于谦的得力指挥下,大明的江山得以自保,瓦刺兵败撤退,并放回了明英宗,一时的危机也基本上解除。
“九五:井冽寒泉,食。”这是说井水质地清纯,凉爽可口,适合食用。“象曰:寒泉之食,中正也。”泉水清冽,而且味道香甜,这是因为九五爻位于上卦的中间位置,就像人秉持中正的品行。这一爻是说于谦之所以能救万民于水火,扶君主于危难,原因就在于他不但具有出奇的智谋,而且有忠诚的品格。
“上六:井收勿幕,有孚,元吉。”意思是枯井上口窄小,下部宽敞,隐匿在丛林中,不需要做任何的遮盖,就能捕获到林中的野兽,寓意吉利。“象曰:元吉在上,大成也。”上六爻说的是吉祥的情景,因为上六爻位于井卦的最上位,已经获得了较大的成功,能位居高位而获得福德。这一爻是说明朝在经历“土木之变”的动乱之后,又过了八年,景帝病重期间,明英宗在大臣们的拥立下又一次恢复了皇位。#p#副标题#e#
【本象背后的历史】
明太祖朱元璋很善于借鉴前朝失败的教训,为了防止大明朝出现宦官专权的情况,他立下规章制度,对宦官的言行做出了一系列要求,还特地在宫门悬挂了一块高达三尺的铁牌,上面刻着“内臣不得干预政事,预者斩”几个大字。
建文帝即位后对宦官实行严格的管理。而在明成祖朱棣时期,由于曾经的燕王在成功夺取王位的过程中,宦官也算是有功之臣。因此,朱棣虽然也想遵循太祖的遗训,但还是给了宦官一定的赏赐,只是将他们都派遣到各个地方任职了。客观地说,明朝的宦官得到重用就是从明成祖朱棣开始的。
宣宗当上天子之后,虽然没有重用宦官,但却给了他们很高的待遇。这一时期,朝中虽然没有出现宦官专权的现象,然而宦官的力量已经不断壮大了。明英宗时期,宦官王振登上历史舞台,就是宦官重掌权柄的表现。王振略通一点经书,也有过做教官的经历,但对他来说,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这条路出人头地,似乎太难了一些。于是,他选择了自阉入宫的方式。
史料记载王振为人“狡黠”,善于察言观色,入宫以后深受宣宗的喜爱,很快被提拔为东宫局郎,专门服侍皇太子,也就是后来的明英宗。这样,王振与英宗的关系慢慢建立起来。更重要的是,英宗对王振喜爱有加,甚至达到了依赖的程度。宣宗去世以后,英宗即位,王振自然受到了重用,越过原司礼太监金英等人,担任司礼监。司礼监是宦官中权力最大的一项职务,总管宫中宦官的所有事务,还专门替皇帝掌管内外一切奏章和文件,代传皇帝谕旨等。王振担此要职,为日后的专权开辟了道路。
然而,王振的企图很快被贤良有德的张太后发现。她亲自出面,严令王振不可干预朝中任何政务。王振深深明白一点:张太后垂拱而治,又有威望颇高的“三杨”忠心辅佐,现在根本不是自己展开行动的时候。于是,他改变了策略,采取以屈求伸的做法,表面上讨好张太后和“三杨”,另一方面极力搞好与英宗的关系,强化英宗的依赖心理,同时暗地里广交朋友,培植自己的势力。
时间不长,王振就得到了一些大臣的赞誉,同时英宗也更加宠信他了。正统七年,张太后去世,“三杨”中的杨荣也于正统五年病逝,杨土奇则因为儿子杀人一事辞去职位。现在阻碍王振的就只有杨溥了。而杨溥年事已高,再加上他本来就没有什么心计,所以王振根本没有将他放在心上。而此时的英宗已经对他百般依赖,几乎相信王振说的每一句话。王振强烈地感觉到:机会来了!
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明太祖悬挂在宫门上的那块铁牌摘下来。而后大张旗鼓地为自己修建府邸,尽享奢靡豪华的生活。朝廷中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,看到威风凛凛的王振,纷纷投靠于他,甚至是王侯公主都称他为“翁父”,更有无耻透顶的人认他做干爹。英宗对王振说的每一句话都深表赞同,对王振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大力支持。他甚至称王振为“先生”,而不是叫他的名字。这样,能呼风唤雨的王振很快在朝中建立起了朋党集团。
王振借各种机会大肆敛财,他甚至置北方边防安危于不顾,收受蒙古瓦刺的贿赂(元朝灭亡以后,蒙古族退回蒙古草原。在明朝的打击下,内部分裂为三部,瓦刺就是其中力量比较大的一部)。当时,瓦刺每年都要向明朝朝贡,明朝政府则依据朝贡物品的数量,给予一定的赏物。1449年,为了多领取赏物,瓦刺首领谎报朝贡物品的数量。这要在以前,王振若接受了贿赂便会装作不知,蒙混过关。但这次他一改常态,非但严格按照瓦刺朝贡物品的数量发放赏赐,而且还大量削价,只付给了瓦刺所求物的五分之一。
瓦刺首领也先听说后,勃然大怒,以明朝减少赏赐为由,大举进攻明朝。由于也先亲自率领的一支军队进攻大同,而王振的家乡离大同很近,他很想借此机会在家乡人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威风,于是竭力劝英宗御驾亲征。这个时候的英宗已经二十多岁了,但年幼时期形成的对王振的依赖心理却一点都没有改变,对王振的话言听计从。王振说要御驾亲征,那就御驾亲征吧。
于是,英宗不顾其他朝臣的百般劝阻,一意孤行要亲征。在英宗看来,亲征就像玩游戏一样,他甚至不去研究敌情,不制订作战策略,不准备足够的粮草,只是和王振临时拼凑了五十万士兵,就匆匆忙忙出发了。这样的作战,结局可想而知,明军在土木堡战败,英宗被俘,王振则被愤怒的部将杀死。这就是明朝历史上的“土木之变”。
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到京城,上下大乱。在大家不知如何应对的情况下,英宗密派使者前来,要求弟弟.邸王继承帝位。九月,_啷王登基即位,即历史上的明景帝。俘虏了明英宗的瓦刺自觉有恃无恐,开始大举进攻中原。也先非常聪明,他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:送太上皇回京。很快,也先的军队直逼北京。
在危急的形势下,很多大臣提出南迁,却遭到了兵部侍郎于谦的反对。他坚持镇守北京,并下了诏令,要求地方的武装力量前来北京救驾。很快,许多地方军队到达北京。于谦还将通州仓库的粮食调入北京,这样一来,京师不仅兵力更加强大,粮食也充足了,人心也因此安定下来。1449年,也先再次进犯北京。在于谦的率领下,明军打败瓦刺,解除了京师之围。
英宗很快被释放回来,但景帝出于坐稳皇位的目的,将英宗幽禁于南宫。景泰八年,景帝重病在身,无法上朝处理政事。这个时候,石亨却在谋划着发动政变,拥护英宗复辟,然后邀功请赏。石亨等人率人前往南宫,毁掉城墙,破门而入,接回英宗。他们从东华门入宫,并告知百官太上皇已复位。一时间,钟鼓声齐鸣,百官迎接归来的英宗。英宗复位后,不再使用正统年号,而改为“天顺”。景帝被废除,但仍然为王,并迁往西内居住,他的妃嫔们也被英宗赐死。于谦等人纷纷受到迫害,而复辟有功的石亨等人则被加官进爵。
于谦的死是一幕悲剧。在瓦刺围困京城时,于谦临危受命,力挽狂澜,顺利地解除了京师之围。史料记载,他整日辛劳,晚上都在值班室过夜,很少回家。而随着景帝的下台,于谦自然也难逃一死。他死之后,家里被抄,但抄家的士兵却惊异地发现,于谦的家中根本没有什么财产,可谓清贫至极。只有一房屋的书籍,还有皇帝赏赐的冠带、弓箭等。
被加官进爵的石亨变得骄横起来,甚至为所欲为地干预朝政。他每天都要觐见皇 帝,即便英宗没有召见他,他也会自己找个理由进宫。在英宗面前,他毫无顾忌,英宗对所说之事稍有不从,他就会脸色骤变。在朝廷之外,他更是无所顾忌,大肆鼓吹自己的权势。
1459年,石亨因其侄子谋反和凌辱亲王之罪受到牵连,禁止朝见皇帝,并被罢免官职。同时,石亨的朋党也被英宗一一治罪。第二年,有人上奏石亨居心叵测,联合侄子横行无道,并对朝廷有图谋不轨之心。早已对专权的石亨痛恨至极的朝臣,也纷纷直言石亨不可轻饶。于是,英宗将石亨关入大狱,并以谋反罪将其处斩。
2019-07-01 5922人关注
2019-07-01 5151人关注
2019-07-01 8956人关注
2019-06-29 6577人关注
袁天罡推背图全文详解 第五十一象 女性价值高度提升,这一象对应临卦,池泽之水灌溉地面万物,使得万物生生不息。这一点与“坤顺而感”相应,在未来的世界中,女性的价值将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。...
2019-06-29 43873人关注
袁天罡推背图全文详解 第五十象 资源争夺战,这一象对应的是复卦,阐释的是恢复的原则。危机到了一定程度时,定会转危为安。预言者借此卦来说明人类争夺资源的战争愈演愈烈,但到一定程度时,战争就会结束。...
2019-06-27 6561人关注
2019-06-27 4400人关注
袁天罡推背图全文详解 第四十八象 风调雨顺五十年,这一象对应的是同人卦,外卦为乾为天,内卦为离为火。前者刚强,后者热情。二者方向和目标一致,同心同德,携手前进。...
2019-06-24 15048人关注
2019-07-01 5921人关注
2019-07-01 5149人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