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19-04-28 来源: 人气:
宋辽之间的“澶渊之盟”换取了双赢的结果,保持了长期的和平局面。
【谶曰】
声赫赫,干戈息。
扫边氛,奠邦邑。
【颂曰】
天子亲征乍渡河,
欢声百里起讴歌。
运筹幸有完全女,
奏得奇功在议和。
【金圣叹批注】
此象主宋真宗澶渊之役。景德元年,契丹大举入寇,寇准劝帝亲征,乃幸澶渊。既渡河,远近望见卸盖皆踊跃呼万岁,声闻数十里,契丹夺气,遂议和。
【图片释义】
图中间是一条河流,上方是一个身着华丽的汉人,代表北宋的君主宋真宗;下方是一个胡人,代表前来侵犯的契丹军队。这个契丹人双手作揖,像是给宋真宗行礼,这说明了辽主动向宋求和。
【诗词释义】
这一象预言的是宋真宗时期与契丹订立“澶渊之盟”的历史。辽朝萧太后以收复失地为名,大举入侵宋朝,连破数城,进逼宋朝的都城汴梁,朝野为之震动。在契丹猛然来袭之际,朝廷大部分官员都建议将都城南迁,以避开战祸,宋真宗接纳了这个建议。而以寇准为首的主战派则劝真宗御驾亲征,认为如果能鼓振士气,便可以战胜辽军。宋真宗便渡过黄河,站在城楼上远望战势,众将见皇帝亲自前来督战,各个奋起直追,威名大振,而契丹士卒也随之气馁,连遭败退。战后,辽朝萧太后主动来议和,双方就在澶州这个地方签订了和约,史称“澶渊之盟”。
“声赫赫,干戈息”是说在宋真宗在位期间,辽朝发兵来犯境,在真宗的亲自领兵下,宋军声势大振,契丹士兵随之气馁,如此平息了这场战争,并与辽朝签订了议和盟约。“扫边氛,奠邦邑”是说这次出兵扫平了边区的乱局,获得了边疆地区的长久安宁。
“天子亲征乍渡河,欢声百里起讴歌”说的是宋真宗亲自率领军队渡过黄河,众将士看到皇帝亲帅人马来助阵,纷纷欢呼万岁,精神抖擞,作战也变得勇猛,很快扭转了战争的局势。“运筹幸有完全女,奏得奇功在议和”是说在寇准等人的运筹帷幄下,宋朝的军队取得了突破性的胜利,但是向真宗禀报战胜的消息之后,却接到了议和的命令,其中“完全女”指代的就是“寇”字,暗示寇准这个人很有谋略。
【易经中的此象】
这一象对应的是艮卦,这一卦是同卦相叠,上下都是艮卦,代表山脉,有静止退稳的含义。卦辞是“艮其背不获其身,行其庭不见其人。无咎”,意思是能卸掉背部的重担,远走高飞,退隐山林,以至于在朝廷上都看不到他的身影,则会没有灾祸。。彖曰:艮,止也。时止则止,时行则行,动静不失其时,其道光明。艮其止,止其所也。上下敌应,不相与也。是以不获其身,行其庭不见其人,无咎也。”彖辞认为艮卦像山脉一样静止不动,能固守自己的地位,该停止的时候停止,该行进的时候果断前行,停留和前进都能根据实际情况而变动,这样便能通达光明的道路。卸掉重任,+回家休息,已经不是很看重官位和权势,能做到明哲保身,这样自然不会有灾祸。“象曰:兼山,艮。君子以思不出其位。”象辞认为艮卦上下相重,就像是山峦叠嶂的景象,告诫君主要在高山中安守现状,不要轻易越位,以求明哲保身。这一卦与所预言的历史彼此吻合,说明了宋朝真宗能在辽朝遣使求和时果断与契丹人订立盟约,而不是选择继续进攻和收复土地,不看重一时一地的得失,这种国策使宋朝与契丹人开始了一百多年的和平交往,而中原的百姓也因此得以安享太平。
“初六:艮其趾,无咎,利永贞。”是说在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不要轻举妄动,这样便不会有灾难,也有利于长久的和平。“象曰:艮其趾,未失正也。”认为能做到安宁,而不轻易行动,就不会远离正道,也能获得吉祥。这是告诉宋真宗在契丹进攻北宋时,不应该采取与之抗衡的策略,而应当以威慑为主,征战为辅,才有利于长久的安宁。
“六二:艮其腓,不拯其随,弗D不快。”意思是老在原地站立,而腿部还受着伤,就会烦闷不堪。“象曰:不拯其随,未退听也。”认为腿部受伤是因为固执己见,没有能理会他人的建议。这对应于宋真宗决定与契B-g队议和之后,遭到了以寇准、杨延昭为首的主战派的极力反对,为此而心生矛盾,不过朝廷中主和派占大多数,真宗便听从这些人的意见,前去议和,换得了和平,也埋下了弊端,使宋朝走匕了重文轻武、积贫积弱的道路。
“九三:艮其限,列其夤,厉,薰心。”意思是卸下重担,能保护腰部不再遭受损伤,如果撤退不及时,便会遭遇险境。“象曰:艮其限,危薰心也。”认为灾难源自于禁不住权力的诱惑。这说的是辽朝在与宋朝签订盟约之后,每年从宋朝获得了三十万两白银,这对双方都有利。
“六四:艮其身,无咎。”是说能适时地隐退,便没有灾祸。“象曰:艮其身,止诸躬也。”认为暂时的隐退会使得人全神贯注于自身的安危,也就不会招惹祸患。这是说宋氏王朝在与契丹订立了“澶渊之盟”后,大力发展经济,奉行与周边国家和平交往的策略,使得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,都能获得安稳的局面。
“六五:艮其辅,言有序,悔亡。”意思是静默不语,或说话的时候能言之有度,这就不会有灾祸。“象曰:艮其辅,以中正也。”认为能做到处事有节,是因为六五爻居于上卦的中位,就像是人能安守自己的本分一样。这一爻象是说,宋真宗以后的皇帝都坚持了守己保边的绥靖方针,对内则是鼓励文臣当政,与百姓休养生息,社会显现出一片安定繁荣的景象。
“上九:敦艮,吉。”意思是能保住自己的脑袋,自然会获得平安。“象曰:敦艮之吉,以厚终也。”认为这一爻代表忠厚,所以能获得吉祥,上九爻也是艮卦的最后一爻,象征着人如果能一生坚持忠厚,必然会有好报,得享善终。这一爻是对宋氏政权的概括,在不到二百年的时间里,很少主动对外发动战争,而是以防守为重,使得其江山在群雄的夹缝中得以自保。
【本象背后的历史】
宋朝建立之后,盘踞北方的契丹人就屡屡来犯,他们所到之处抢夺财物,掳掠百姓,给宋朝的边境地区造成了巨大祸患。虽然宋军也在遍地设置了多处防线,历任皇帝也派遣将领守关,积极应对辽军,但是契丹士兵善于骑射,作战速度极快,给宋朝的边防造成了不小的压力。宋朝的军队为了夺回幽云十六州这片富庶之地,也多次进攻契丹,但是经历了宋太祖赵匡胤、宋太宗赵光义的亲领强攻,最终也没能拿下。长期对峙的局面,逐渐滋长了辽朝扩张的野心,时刻觊觎着物资丰饶的中原地区。宋真宗在辽朝进攻定州,亲自北伐遭遇惨败之后,对契丹总是心有余悸,便从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守,但是辽军却是紧紧逼近,屡次入侵宋朝边境。
宋真宗景德元年(1004年),辽朝萧太后以收复卫浴河北的瓦桥关作为借口,亲自率领契丹军队入侵宋朝。由于领兵将领萧挞英勇善战,也颇有谋略,接连突破宋军数座城池,并且俘虏了多位宋朝的边关将领。此时的宋朝上下震惊,宋真宗便与大臣们商议如何应对,由于朝中多文臣,所以主和派就占据了多数,纷纷进谏劝真宗弃城南逃。只有宰相寇准等人力主与契丹较量。寇准向真宗提议,建议他能亲自去前线督战。
当辽军行进到定州时,宋辽两军出现了对峙的局面。辽朝萧太后怕用兵日久,恐生变故,便接受其臣下的建议,向宋军讲和。最初,宋真宗看战势向着有利于宋军的方向发展,便拒绝了与之讲和。11月,宋军在辽军进攻朔州的时候遭惨败,之后又接连丢掉了瀛州、祁州等地,辽军就要到达宋真宗所在的澶州了。辽军之所以能连克数城,主要是因为统帅萧挞英勇有谋。在攻克了德清之后,辽军三面包围了澶州,陷入困境无路可退的宋军将领张环,趁萧挞前来试探澶州之时设下埋伏,射杀了辽军统帅萧挞,辽军一时大乱。萧太后痛失大将,无心再战,准备撤兵回国,因为这件事五天都没有上朝。而此时的宋真宗已经在寇准的苦心劝解下,到达了澶州北城,只是在城楼上召见了将要前往作战的将领,宋军士兵看到城楼上飘扬的黄龙旗,都知道皇帝亲自前来督战,齐声高呼万岁,宋军士气大振,史书上记载:“诸军皆呼万岁,声闻数十里,气势百倍。”胜利的捷报频频传来。在战事接连获胜的情况下,宋真宗这次接受了朝内主和派的建议,与辽朝讲和。
12月初,宋辽双方达成了停战协议,宋朝方面派使臣曹利用,前往澶州与辽朝的萧太后谈判。次年,宋真宗与辽朝签订了和约,商定宋朝每年向辽朝进献“岁币”,其中包括白银十万两,丝绢二十万匹。辽朝皇帝与宋真宗结为异族兄弟,宋真宗则称辽朝皇帝为弟,称辽朝的萧太后为叔母,宋辽便互相约定,成为兄弟之国。这份盟约签订于澶州,所以历史上也称为“澶渊之盟”。盟约签订之后,宋、辽两国在百余年间没再有大规模的战争。
“澶渊之盟”是在朝内大多数主和派都力主逃跑的情况下取得的结果,寇准的力谏让真宗下定了决心达成此盟。而三十万的岁币相对于当时宋朝一年财政收入上亿两白银来说,显得微不足道,而抵御一次入侵所耗费的金额也在三千万以上,从这方面来看,这次盟约对宋朝的国内安定来说是有利的。这也为后来宋仁宗时期国力达至鼎盛打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。从整个中国历史来说,宋辽的和平也有利于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,繁荣边疆地区经济,推动社会发展,对我国形成多民族国家有积极作用。
2019-07-01 5920人关注
2019-07-01 5147人关注
2019-07-01 8953人关注
2019-06-29 6574人关注
袁天罡推背图全文详解 第五十一象 女性价值高度提升,这一象对应临卦,池泽之水灌溉地面万物,使得万物生生不息。这一点与“坤顺而感”相应,在未来的世界中,女性的价值将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。...
2019-06-29 43870人关注
袁天罡推背图全文详解 第五十象 资源争夺战,这一象对应的是复卦,阐释的是恢复的原则。危机到了一定程度时,定会转危为安。预言者借此卦来说明人类争夺资源的战争愈演愈烈,但到一定程度时,战争就会结束。...
2019-06-27 6558人关注
2019-06-27 4397人关注
袁天罡推背图全文详解 第四十八象 风调雨顺五十年,这一象对应的是同人卦,外卦为乾为天,内卦为离为火。前者刚强,后者热情。二者方向和目标一致,同心同德,携手前进。...
2019-06-24 15046人关注
2019-07-01 5920人关注
2019-07-01 5147人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