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13-04-07 来源: 人气:
邹衍(前340~前260,—说前305~前240),亦作驺衍。战国末期齐国人,著名阴阳家,他开创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,其主要思想是"五德始终说"和“大九州说"。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把他列于稷下诸子之首,称"邹衍之术,迂大而宏辩"。
五德始终说
邹衍把五行说与社会变动和王朝兴替相结合,提出“五德始终"的历史观。他认为五行代表五种德性,以相克的关系传递。人类社会也按五德转移的次序进行循环,一朝主一德,毎德都有盛有衰,周而复始,永不止息?
大九州说
在对宇宙的空间认识方面,邹衍创立了“大九州说他认为,儒家所称的中国(九州)只占天下的九分之一。中国称赤县神州,神州内有九州,而中国之外还有八个类似的州,毎州内又各有九州,语言风俗皆不相通。
九州之称,在中国古代由来巳久。”九州”原是虚指,后来才逐渐具体化,多用来指禹贡、中冀州、兖州、青州,徐州,扬州、荆州、豫州、梁州、雍州。再后来,“九州”被用来泛指中国。龚自珍在《己亥杂诗》中这样写道:九州生气恃风雷, 万马齐喑究可哀。 我劝天公重抖擞, 不拘一格降人才。
从阴阳家到方士: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性质的一种抽象,也是宇宙对立统一及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。中国贤哲拈出“阴阳”二字,来表示万物两两对应、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,即《老子》所谓“万物负阴而抱阳”、《易传》所谓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。《易经》便是讲“阴阳”变化的数理和哲理。
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,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,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。这一学派,当源于上古执擎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,也称“阴阳五行学派”或“阴阳五行家班固在《汉书?艺文志》中论述了阴阳家的来历和社会地位:“阴阳家之流,盖出于羲和之官,敬顺吴天,历象日月星辰,敬授民时,此其所长也。”他认为阴阳家来源于掌管天文历法的官羲氏及和氏。而司马谈《论六家要旨》则列“阴阳家”为六大学派之首。
阴阳家以邹衍为主要代表。《史记集解》引刘向《别录》说:“邹衍之所言,尽言天亊,故日‘谈天’。”《史记,孟苟列传》说,“邹衍之术,迂大而宏辩,故齐人颂日:“谈天衍”。《文心雕龙,诸子》说:“邹子养政于天文。”同书《时序》说:“邹子以谈天飞誉。”可见善于谈天是邹衍的一大特点。
然而邹衍不是为谈天而谈天,而是旨在为当时的政治服务。违立于阴阳五行基础上的“五德终始”说正是他学说的核心所在。邹衍认为,从天地剖判以来的人类社会都是按照五德(即五行之德)转移的次序进行循环的。而五德转移是仿照自然界的五行相克即土克水、木克土、金克木,火克金、水克火的规律进行的。人类社会的历史变化同自然界一样,也是受土、木、金、火、水五种物成元素支配的,历史上每一王朝的出埂都体现了一种必然性。
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的学说到了秦代由方士阶层所承继。直到汉初,阴阳家还存在,但武帝罢百家后,部分内容融入儒家思想体系、部分内容为原始道教所吸收,作为独立学派的阴阳家便不在了。
2016-12-16 271人关注
2014-08-29 233人关注
2014-05-30 359人关注
2014-05-29 183人关注
2024-03-18 130人关注
2024-01-07 119人关注
2024-03-17 237人关注
2013-04-09 117人关注
2024-01-06 371人关注
2024-01-06 453人关注